 |
新闻类别 |
 |
|
明星乡镇:定陶县前沙海村
来源:菏泽黄页网 发布时间:2012-7-17 20:22:30 阅读:955 次 |
该村位于菏泽市东15公里,定陶县城北20公里,北距黄河60余公里。定皇公路纵贯南北,北依327国道和新石铁路,西临京九铁路,菏关高速、德商高速公路穿越陈集镇境内且有下道口,菏徐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前身为前沙海大队,1984年更名为前沙海行政村,隶属山东省菏泽地区定陶县陈集镇。2005年全村人均居住面积达38平方米,现有耕地136.2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5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全村585户,总人口2600余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5‰。沙、马、李、张姓氏最多,均为回民。2005年,全村共有12个党小组,71名党员。 1997年4月农村基层组织改革、调整“两委”班子,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与村委会共同带领群众将该村建设成为菏泽市经济强村。该村第一、二、三产业占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17∶75。2000年全村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600万元,2005年翻一番,突破5000万元。1991年粮食亩产平均达到800公斤。2005年,全村共有拖拉机230辆,机动三轮车65辆,播种机20台,联合收割机10台,弥雾机15台,各种农用机械总动力5000马力,粮食亩产达到1000公斤。 1991-2005年,村“两委”鼓励引导群众发挥传统经营优势,跳出“皮毛肉”圈子,开发房地产,建设穆盛广场和农业科技市场,培植集体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村出台一系列扶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措施,相继创办电气焊、小型冷藏厂、预制厂、维修部、浴池、饮食、液化气、加油站、百货商店等几十个行业。1997年底,全村私营业户近百家,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2005年全村民营业户、民营企业超过占全村总户数的二分之一。陈集镇先后成立吉光裘革制品有限公司、鲲鹏皮革有限公司、顺发裘革有限公司、月亮皮革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公司,年生产裘皮服装5万件,裘皮褥子6万条,开发了60多种新颖款式。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向狐皮、獭皮、貂皮等高档产品发展,由过去单一的保暖型服装向时尚、新潮裘革服装发展。皮毛工艺品达3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10万只。裘皮服装、皮毛玩具等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村办企业固定资产达4000多万元,全村经济总产值突破1.8亿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上缴各项税金500多万元。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200元,人均储蓄约20000元。高档小轿车、电脑、手机、电冰箱、彩电、程控电话、空调、摩托车等进入寻常百姓家。 该村每年从企业中抽出资金减免“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奖励人民教师,对每年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每人给予1000元奖励。全村获得高级技术职称的18人、中级技术职称的32人、初级技术职称的110人。幼儿免费入园,儿童学习娱乐设施齐全。为村民免费打井、安装深水泵,30亩地一眼井,沟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硬化了田间生产路,方便了村民。免费改造了高低压线路,降低了电价。对在村办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实行养老返本保险,对原退休村干部实行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成立治安巡逻队,常年坚持不松懈。村卫生室设有高压消毒锅、诊断床等设施,有专职医生为村民诊治日常疾病。1995年,该村投资180万元建造全市村级一流的教学楼,高4层,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购置微机,教学设备配套齐全。2005年,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6年5月,全村通程控电话。1997年3月,兴建小康新村,投资65万元,打500米深水机井一眼,铺设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管道等设施,年内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建造了统一标准、统一式样的双层居民楼。安装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信塔无线网络,兴建了卫星电视差转台、文化大院、民族武校、图书室,全村实现“四通”(电通、水通、路通、话通)。修建文明一条街,设立村务公开栏、宣传栏、阅报栏,在文明街上办墙报,展示优秀影片,开展文体活动。文明街中心修建了集花园、健身器材、照明音响设备为一体的小型广场。 1995年,国家农业部、外经贸部联合授予裘皮厂“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1997年农业部授予裘皮厂“大型二档乡镇企业”。1998年,村裘皮厂被颁发全国乡镇企业系统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合格证书,村档案管理工作被省档案局评为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省三级。党支部书记马思爱当选为全国九届人大代表。1999年,该村被山东省政府、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2002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该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党支部书记马思爱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
|
|
|
|